- 「全然成聖」?「第二次恩典」?
今天靈恩派領袖常常為靈恩運動「尋根」,其目的離不開要把他們錯謬的道理和教義合理化。自第一波靈恩運動的出現,福音派教會多年來向眾教會作出警戒,勸人免入靈恩的迷惑。今天反對靈恩運動的聲音越來越小,靈恩的潮流越來越猛烈,然而他們的核心教訓始終沒有被糾正過來。
靈恩派領袖為靈恩運動「尋根」,往往會提及「約翰衛斯理」。因為他們始終未能從聖經歷史及教會歷史找到充份的根據,足以作為支持他們對方言和接觸靈界經驗的證據。即使教會歷史上曾有一些神秘主義教派(例如:孟他努主義/Montanism)主張追求方言和靈界經驗,卻只不過極為少數,甚至早被教會定為異端。這些主張靈界經歷的教派在歷史中通常只出現很短時間就消滅,接著又沉寂幾百年甚至一千年,而且往往只是很小的信仰團體,又怎能成為靈恩運動的歷史根源?
到了近代,靈恩派領袖找到了約翰衛斯理。約翰衛斯理屬正統信仰,是大有能力的佈道家、奮興家,聲譽良好,能吸引很多信徒(包括福音派信徒)的留意。更重要是約翰衛斯理創立了「第二次恩典」的教義,正好讓靈恩運動加以利用,把靈恩派教義發揚光大!但我們需要留意,「第二次恩典」的教義其實是約翰衛斯理對真理的一個極大誤解,這教義來自約翰衛斯理對自己兩次「信仰經歷」的錯誤解讀。
約翰衛斯理原是英國聖公會牧師的兒子,他父親和他也是信仰傳統的基督徒。約翰衛斯理自小接觸信仰,曾受過高尚教育,受訓為傳道人,但內心卻一直沒有平安喜樂。雖然他未有信仰的真切經驗,卻熱心為神工作。他曾前往美國傳道。幾年後,他在返回英國的船上遇上一些敬虔派信徒,眼見他們在狂風駭浪中對主充滿信心,不論男女老少也絲毫不怕死亡,還平安喜樂地唱讚美詩,便深深受他們裡頭的平安所吸引。他感到:「為何這些人可以不懼死亡,我卻對死亡如此害怕?」這樣,他意識到自己未有得救的確據。
約翰衛斯理於1738年2月重返英國。重返英國之後,他開始追求得著這種心靈的平安。直至1738年5月24日,他聽見有人在聚會中宣讀馬丁路德所著羅馬書的序文,心中若有所悟,明白了福音真理,並在聚會中經驗到一種奇妙的溫暖感覺,內心充滿喜樂與平安。他在日記上寫著:「當他講論到藉著對基督的信心,上帝在人心裡所施行的那種改變,我覺得心裡異常溫暖,覺得自己確已信靠基督,唯靠基督得救;並且得到一個保證,祂已經洗清我一切的罪,且已拯救我脫離了罪與死之律。」(引用自《約翰衛斯理日記》)
自此約翰衛斯理有了永生的把握,並且因著敬虔派信徒的影響,內心追求過聖潔生活的心志越來越熾熱。1739年1月1日,約翰衛斯理在一次聚會中被聖靈大大的感動,便竟把這次聖靈感動的經歷「對號入座」說成了「成聖經歷」,看為信徒所該追求得著的「第二次恩典」!
總結約翰衛斯理的兩次信仰經歷:第一個是美妙的,因他自此得著了得救的確據;第二個卻是叫他把真理想歪了,把「成聖的追求」認定為一種只強調感受的經歷,就如上述的兩次經歷一樣。自此,他以一個人得著永生確據的事說成了「第一次恩典」,把他所認為的「成聖經歷」說成了「第二次恩典」。這種追求「聖潔」的推動形成了所謂的「聖潔運動」。然而他所傳的「二重恩典論」原只建基於自己個人的信仰經歷,卻沒有真正的聖經根據。與約翰衛斯理一同創立「循道會」的另一同工喬治懷特腓(George Whitefield)極力反對這理論,當時也有很多傳道、牧者、神的僕人反對這教義。約翰衛斯理晚年亦自認未能在生活中完全勝過罪惡。然而即使心中充滿矛盾,約翰衛斯理直至死時仍然堅持這個教義。
約翰衛斯理在世時所推動的「聖潔運動」帶來了當時橫掃英美各教會的大奮興,這種奮興尤其注重「經歷與感受」,這一波奮興浪潮更是越演越烈。據說他們中間雖尚未出現方言現象,其中卻有一些過度激烈的人開始有情緒失控的表現,在他們的聚會大哭、大笑是常見的,甚至常有人因情緒激動至昏倒。這種偏歪背後可說是因當時人們對正統教會(指當時英國國教的教會)冷冰冰的氛圍感到強烈反動。然而約翰衛斯理把他個人經歷與感受的追求套用至教會眾人身上,亦成了這現象的催化劑。
靈恩人士既看見他們的方言和靈恩經歷與昔日這些現象有相似之處,便利用約翰衛斯理的「二重恩典論」合理化他們領受聖靈的錯誤教訓,且以約翰衛斯理著重感受經歷追求的現象為借鏡,解釋今天他們混亂及充滿虛假神蹟的聚會表現。其實這一切的「借鏡」都沒有聖經真理的依據!
- 沒有「第二次恩典」
約翰衛斯理以個人的信仰經歷創立教義,宣傳「第二次恩典」的教訓,更藉此鼓勵聽道的人追求他這種經歷。縱使我們看見神使用了約翰衛斯理的傳道工夫,叫很多罪人被喚醒,叫冷淡信徒重新追求信仰,然而我們仍要問一個問題:「到底是否真有『第二次恩典』?」靈恩信徒常以約翰衛斯理所說的「第二次恩典」為他們聚會之中「領受聖靈」和「靈洗」的教義基礎。到底「第二次恩典」是否真的合乎聖經?
其實聖經教導我們,神的救恩本是「一次過」把聖潔的生命賜給我們;因著信,我們得稱為義;在因信稱義的同一時刻,我們也因信得以「生命上」成為聖潔的了,不需要「第二次恩典」!就如新約聖經多處的記載:
「奉神旨意,蒙召作耶穌基督使徒的保羅,同兄弟所提尼,寫信給在哥林多神的教會,就是在基督耶穌成聖,蒙召作聖徒的…」(林前一:1-2)
「但如今祂藉著基督的肉身受死,叫你們與自己和好,都成了聖潔,沒有瑕疵,無可責備,把你們引到自己面前。」(西一:22)
而這種生命上的「成聖」並不需要拼命追求去得著的,卻是打從我們「認識耶穌基督」開始便有:
「神的神能已將一切關乎生命和虔敬的事賜給我們,皆因我們認識那用自己榮耀和美德召我們的主。」(彼後一:3)
神在救恩中厚賜我們的恩典原是極其浩大而無所保留的。這豐富的、聖潔的生命乃由我們歸信主耶穌、認識主的時候便無條件賜下,只有「一次」,沒有「第二次」,亦不需要「第二次恩典」。
但這並不代表基督徒歸主以後便毋須再追求聖潔,因為聖經對於活出聖潔也有明確的教訓:
「那召你們的既是聖潔,你們在一切所行的事上 也要聖潔。因為經上記着說:『你們要聖潔,因為我是聖潔的』。」(彼前一:15-16)
留意彼得這番話,我們便能知道我們都已經是穩站在聖潔的地位上(生命成聖)。彼得卻同時勸勉信徒要追求聖潔(生活成聖)。這種追求不是在個人的感受、經歷及情緒層面,卻是在踏踏實實的信仰生活層面——「一切所行的事上」——把聖潔生命活出來。這種追求的方向,與昔日衛斯理所宣傳的「第二次恩典」,以及今天靈恩運動所追尋「靈洗、聖靈充滿」的「信仰經歷」截然不同,猶如南轅北轍,絕不可混為一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