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神僕訓練,我相信,神呼召人,要把榮耀的屬靈職事託付給人,就必親自裝備他、建立他、造就他。因此其中一個可印證一個人是否蒙神呼召為僕人的重要因素,乃在於他經歷過疑似的呼召以後,神有否為著使他有能力承擔聖工,繼續裝備他、建立他、造就他。一般認真信主的人也會在屬靈生命上蒙神建立;但神在神僕建立的工夫有別於一般信徒靈命的成長,乃是明顯為著擔當傳道聖工而作的。
綜觀聖經的例子,我們可以認識神怎樣訓練,以及在甚麼方面訓練神的僕人。一個信徒若認為神的呼召臨到他,他可以從聖經的例子得到亮光,認識神在神僕訓練上所作的工夫,亦要配合神的作為;如此,他必定會有所進步,被建立起來擔當聖工。
﹝一﹞ 曠野中的迦勒:堅信到底
「自從耶和華對摩西說這話的時候,耶和華照祂所應許的使我存活這四十五年;其間以色列人在曠野行走。看哪,現今我八十五歲了,我還是強壯,像摩西打發我去的那天一樣;無論是爭戰,是出入,我的力量那時如何,現在還是如何。求你將耶和華那日應許我的這山地給我;那裡有亞衲族人,並寬大堅固的城,你也曾聽見了。或者耶和華照祂所應許的與我同在,我就把他們趕出去。」(書14:10-12)
迦勒在曠野受耶和華的訓練;耶和華在曠野的40年間,訓練出迦勒一顆「堅信到底」的信心。
迦勒與以色列人同走了40年曠野路。他本是逾百萬以色列人中極少數相信神應許的人。然而在悖逆百姓的不信聲音中,他與犯罪的百姓同被留在曠野飄流了38年。對以色列人來說,這是管教及懲罰;對迦勒來說,這是神給他的訓練。文首引述的經文是聖經記載迦勒踏足迦南地之後的第一句說話,從中我們看見一個有活潑信心、堅信到底的神的僕人。
迦勒本是有信心的人,他的信心表現於對耶和華的「專一跟從」。耶和華說:「惟獨我的僕人迦勒,因他另有一個心志,專一跟從我……」(民14:24)然而即使是有信心的迦勒,仍要在曠野受長時間的試煉。
首先,迦勒在這試煉中必須克服自己身體的衰敗。
他說:「無論是爭戰,是出入,我的力量那時如何,現在還是如何。」(書14:11)這種把握是他在曠野年間,為得著神所應許之地持續不斷地操練身體的成果。
其次,迦勒在曠野中忍受了長年的孤單。
雖然迦勒身旁有逾百萬以色列人,卻沒有屬靈的同伴。勉強來說,約書亞可謂與他同有一個心志;當眾百姓背叛耶和華的時候,約書亞也與迦勒站在同一方。然而也只有約書亞一個,以外再無別人。
面對孤單,是作神僕的必然條件。有一種孤單,是因為得不到人的認同。我們從聖經看見,幾乎所有緊緊跟從神的僕人都要面對孤單,連耶穌在地上傳道的日子也是如此。然而在孤單處境中,我們可稍微體會到主的孤單;並且在我們孤單之時有主同在,如同保羅說「惟有主站在我旁邊,加給我力量」(提後4:17)。神的認同、主的同情遠比人的認同重要;神的僕人又何須奢求有人為伴,得人的讚賞與認同呢?
再者,迦勒也忍受了甚為艱苦的環境。
「曠野」是神訓練神的僕人常常使用的場所。摩西、大衞、施洗約翰、保羅等人皆經歷過漫長的曠野日子,靈性得著深刻的造就。
「曠野」本就是一個極不安舒的環境。大衞曾流落猶大曠野,他說那是「乾旱、疲乏、無水之地」(詩63:1);耶穌離開耶路撒冷,經過敘加井旁,祂也感到「走路困乏」,需要向打水的婦人要水喝。但感謝神!「曠野」的煎熬卻沒有磨掉迦勒的信心。
有些人的信心在難處初現時便失蹤了;但迦勒的信心卻引導他度過了艱苦的曠野,而且越難越堅!當迦勒踏足迦南地,全地大致平定之後,這位85歲的老人竟然是眾多以色列人中第一位主動站出來,表示必要上去耶和華昔日所應許的山地,把亞衲族人趕出去。經過神的訓練以後,他表現出何等大的信心!
﹝二﹞ 在大數的保羅:領受啟示
「弟兄們知道了,就送他下該撒利亞,打發他往大數去。」(徒9:30)
「以後我到了敘利亞和基利家境內。」(加1:21)
「我自誇固然無益,但我是不得已的。如今我要說到主的顯現和啟示。我認得一個在基督裡的人,他前十四年被提到第三層天上去;(或在身內,我不知道;或在身外,我也不知道;只有神知道。)我認得這人;(或在身內,或在身外,我都不知道,只有神知道。)他被提到樂園裡,聽見隱秘的言語,是人不可說的。為這人,我要誇口;但是為我自己,除了我的軟弱以外,我並不誇口。」(林後12:1-5)
在大數,神給予保羅的訓練乃是向他作出了極大的啟示,讓保羅明白新約的真理,好擔當使徒之職份。
一般認為,保羅在《哥林多後書》第12章所說「第三層天的啟示」發生於他在大數的時候。在信中,他提到領受啟示的時間為寫信時的「前十四年」(林後12:2),大概便是他歸主不久以後,被耶路撒冷門徒打發往大數去的日子(徒9:30),也是《加拉太書》所說後來「到了敘利亞和基利家境內」的那段日子(加1:21)。
在《哥林多後書》,保羅說他「所得的啟示甚大」(林後12:7);他又在好些書信中提到主給他的啟示。在《加拉太書》,保羅說:「因為我不是從人領受的,也不是人教導我的,乃是從耶穌基督啟示來的。」(加1:12)又說神「樂意將祂兒子啟示在我心裡……」(加1:16)他又向以弗所教會說:「諒必你們曾聽見神賜恩給我,將關切你們的職分託付我,用啟示使我知道福音的奧秘,正如我以前略略寫過的。你們念了,就能曉得我深知基督的奧秘,這奧秘在以前的世代沒有叫人知道,像如今藉著聖靈啟示他的聖使徒和先知一樣。」(弗3:2-5)因此我們可以說:神既選召保羅,要他承擔「把基督那測不透的豐富傳給外邦人」的使徒職份(弗3:8);祂親自選召,便親自把祂所要傳的信息藉著這「甚大」的啟示全賜給他!祂總為祂所呼召的人負責。
﹝三﹞ 施洗約翰:心靈強健
「那孩子漸漸長大,心靈強健,住在曠野,直到他顯明在以色列人面前的日子。」(路1:80)
「那時,有施洗的約翰出來,在猶太的曠野傳道說:『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太3:1-2)
施洗約翰受訓的場所與迦勒略有相同,皆是在曠野;但施洗約翰處身的曠野並非迦勒那個逾百萬人同住的曠野,卻是在一個杳無人煙的荒蕪之地。這是神訓練他的場所。
聖經說施洗約翰自小在曠野長大。聖經對他在曠野的記述不多,大概只有兩樣。第一樣是施洗約翰「漸漸長大,心靈強健」。「心靈強健」又可說是「靈裡剛強」(NASB譯為strong in spirit),意即他有很剛強的屬靈生命,靈性成熟且健壯。第二樣是施洗約翰後來領受了先知以賽亞的話(賽40:3),在杳無人煙的猶大曠野傳起悔改的洗禮,竟叫「猶太全地和耶路撒冷的人」都出到他那裡,承認他們的罪,在約旦河裡受他的洗(可1:5)。這種大有能力的傳道工夫,正是因為他在曠野蒙神造就出「強健」的靈!
因此在施洗約翰身上,我們看見一幅關於傳道者生命與果效的圖畫。神的僕人期望在事奉上顯出果效,卻不願意在靈命上深耕細作,這是不切實際的。
聖經說:「因為底馬貪愛現今的世界,就離棄我(保羅)往帖撒羅尼迦去了。」(提後4:10)連保羅身邊的同工也在世俗洪流中被引誘離開了;我們若不切切追求成為「心靈強健」的人,世界上任何一種試誘都能把我們絆跌。
再者,事奉主的人常要抵受別人各種的評價。常有人說「人言可畏。」惟在這事上吃過苦頭的人才能領會。然而保羅以別人的論斷為「極小的事」(林前4:3),同樣是因為他「心靈強健」!
成為神的僕人要面對的試探的確很大。
我們常害怕人的拒絕,是因為我們心靈不夠強健。有人出去傳福音,受不了未信者的冷言冷語而氣餒。其實消防員搶進火場拯救生命時,豈有怕人拒絕的呢?他們看見有人身處險境,便奮不顧身前往營救。他們只是拯救肉身的生命不死,我們卻是救人的靈魂不死!心靈強健的人必能看見未信者步向沉淪的困境,哪會怕人的拒絕?
我們又會介懷事奉沒有果效。其實施洗約翰所面對的,乃是一個沒有聽眾的事奉工場。起初出來傳道時,他獨自在杳無人煙的曠野,把握著機會向所遇見過路人傳揚悔改的信息,後來竟招徠了猶太全地和耶路撒冷的人出來聽道及受洗。若他沒有剛強的靈性,在傳道初期必灰心喪膽,看不見後來的成效。不但如此,他「心靈強健」,繼續專心作主所託付的工夫,直至後來開罪希律身陷囹圄為止。
施洗約翰所傳的是一個不討人喜歡的悔改信息,正如我們傳福音,也是證明人有罪,勸勉罪人悔改一樣。然而施洗約翰「心靈強健」,身穿駱駝毛的衣服,在曠野以蝗蟲與野蜜為食,過著與他所傳悔改信息相稱的生活。他傳揚這不受歡迎的信息時,竟然吸引了廣大民眾來到這本來杳無人煙的曠野,在約旦河裡要受他的洗。他責備罪惡,使稅吏、兵丁和許多罪人知罪悔改(路3:10-14)。
今日有多少人能如施洗約翰一樣「心靈強健」,並在事奉中成全主所交託的大工?
﹝四﹞ 撒母耳的先知學校:受感說話
「有人告訴掃羅,說大衞在拉瑪的拿約。掃羅打發人去捉拿大衞。去的人見有一班先知都受感說話,撒母耳站在其中監管他們;打發去的人也受神的靈感動說話。」(撒上19:19-20)
最後我們要思想舊約時代的先知撒母耳。撒母耳年幼時在以利面前事奉耶和華,長大以後顯在以色列人面前,傳出耶和華的話語;及至年老,聖經記下一個片段,提到撒母耳正在「監管」一班先知。言下之意,撒母耳晚年開設了先知學校,為神國訓練先知。撒母耳的先知學校只有一個重點課程,就是訓練人「受感說話」(撒上19:19)。
撒母耳的確深明先知事奉的要訣,就是要「能受感」,也要「能受感而說話」。先知口中所說的不是自己的話,乃是神藉聖靈感動而說的話;正如使徒彼得所說:「因為預言從來沒有出於人意的,乃是人被聖靈感動,說出神的話來。」(彼後1:21)因此神的僕人必須要「能受感」,且要「能受感而說話」。
「能受感」,這是「靈性上」的裝備,說明這人要與主之間沒有間隔,能聽見主的聲音。神藉先知撒母耳所作的神僕訓練最看重人的靈性。事奉主、傳遞神話語的人,最重要是在靈裡能夠與神暢通。
「能受感而說話」,是「事奉恩賜能力上」的裝備,這與純粹「能說話」有很大分別。「能說話」可以指一個人很有口才,善於辭令;在信徒與未信的人當中不乏有口才的人,然而不是每一個都能作神的僕人去事奉神。若有人只是「能說話」(即有口才),卻不是「受感而說話」,他也不能成為神話語的出口。經過撒母耳的訓練,合格的人必須能從神領受神的信息,更有能力理解、整理及組織他所領受的,從而向人清清楚楚地說出來。這是訓練的成果。
主重視對神的僕人「靈性上」和「事奉恩賜能力上」的培訓及操練,其實這亦是今日以培訓傳道人為宗旨的神學院所該著重的。神學院不純粹是一個做學問的地方,乃是培訓神的僕人的地方。首要著重的是靈性,其次講求事奉上的恩賜與能力。因為神的教會正需要有能夠「受感說話」,向眾人傳出神的旨意的人。
(本文亦刊於第123期《整全報》。請點擊連結:https://cl-ministry.org/2022/04/05/2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