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四十年,西方教會有一股建立超巨型教會的浪潮。根據統計,1970年全美只有30間超巨型教會,到2011年約有1300間,2021年急增至1750間,有些超巨型教會恆常出席人數甚至超過20,000人。美國馬鞍峰教會(Saddleback Church)於1980年成立,開始時只有8人(包括創辦人華理克夫婦);根據美國哈特福大學(University of Hartford)的最新統計數據,他們每主日平均出席人數達28,000人。澳洲新頌教會(Hillsong Church)於1983年成立,複製了美國的超巨型教會模式,單在澳洲已有28個聚會點,又在全球30個國家建立了教會;經過3年疫情,澳洲新頌教會的聚會人數仍有38,000人。
香港教會素來深受西方教會影響。西方教會的神學思想、信仰特徵及發展模式,不論好壞,往往在20年內複製至香港教會來。雖說香港有種種文化及環境因素限制,不容易建立這樣的超巨型教會,但歐美超巨型教會所主張的牧會理念、教會文化甚至佈道手法,今天已嚴重影響香港眾教會。
﹝一﹞ 追求「大」的現象
一般來說,「超巨型教會」是指每主日平均出席人數達2,000或以上的教會。
有些牧者或信徒以為教會「大」就是興旺,「大」便是有增長,便是成功,並且以「大」作為教會發展的目標。他們以〈使徒行傳〉的耶路撒冷教會為根據,認為耶路撒冷教會正是一間超巨型教會,因為單在五旬節當日決志信主的便有3,000人(徒2:41),並且「主將得救的人天天加給他們」(徒2:47)。其實他們沒有留意,當時領導教會的使徒從來沒有以建立超巨型教會的理念牧養耶路撒冷教會。當時眾門徒分散為無數的小組,常在各人家中聚會,聚會人數不多。使徒沒有以建立「大教會」為念,從不運用吸引人的世俗手法,每天只「專心以祈禱、傳道為事」(徒6:4),忠實傳出神的話語,結果神的道興旺起來,教會也大大增長。
反觀今天帶領超巨型教會的牧者,往往醉心追求人數增長,著重建立華麗的禮拜堂;禮拜堂內充滿各樣討好人的玩意,引進各種新奇的主意,為了保持會眾的新鮮感和好奇心,建立多姿多彩的慕道者導向教會。簡單而言,他們以未信者的興趣和生活需要為導向,建立教會佈道事工。就連馬鞍峰教會創辦人華理克也承認,他在1980年開辦馬鞍峰教會之前,走訪鄰舍,訪問街上途人,了解他們不上教會的原因,用社會學及商業管理學的手法建立教會。
他們絞盡腦汁改變教會敬拜的模式,迎合大眾的口味;又開辦各適其適的興趣班及活動(例如減肥組、戒酒組),吸引大量不是存心尋求真道的人前來教會。他們一擲萬金購置最新穎的影音、電腦器材,建立大舞台,裝設如演唱會一般先進的燈光設備,羅致最佳的操作員,聘用最專業的技術團隊,購買最舒適的梳化座椅,並有最棒的敬拜隊,讓會眾得到如劇院般舒適又陶醉的影視體驗。結果大多會眾也真的成為崇拜聚會中「觀眾」,每主日坐在台下欣賞獻唱,聽一堂動聽的講道(當中純正真道的成分甚少),便滿以為盡了信仰的責任,對神和神的道沒有絲毫回應。
很多人認為,超巨型教會會眾的信仰缺乏深度。他們就像一棵大樹,其根爬滿遍地,卻只得一吋深,未遇風暴便已倒塌。會眾雖多,得救的人可能不足一半,真正的門徒少於一成。
﹝二﹞ 聖經中第一間「超巨型教會」
〈使徒行傳〉是聖經留給我們建立教會的最佳典範。聖經雖兩次提到耶路撒冷教會曾有數千人聚集(徒2:47; 4:4),但他們果真是現代教會所定義的第一間超巨型教會嗎?當然不是。
若以耶路撒冷教會與現代的超巨型教會相比,耶路撒冷教會在各方面皆遠遠優勝!
- 人人清楚得救
「群眾心理」向來不是好的產物。追求「大」,喜愛「人多」,是末世群眾心理作祟的結果,為教會帶來大量信仰上的糊塗人。現代的超巨型教會扭盡六壬為會眾帶來新意,不過吸引了大堆好奇的人。會眾大多對信仰沒有興趣,只像雅典人一樣,把聖經的教訓當作新聞說說聽聽。
相反,初期的耶路撒冷教會卻是由真正信主得救的門徒組成:
「於是領受他話的人就受了洗。那一天,門徒約添了三千人,都恆心遵守使徒的教訓,彼此交接、擘餅、祈禱。」(徒2:41-42)
「讚美神,得眾民的喜愛。主將得救的人天天加給他們。」(徒2:47)
根據上述兩處經文,初時耶路撒冷教會以跟從主的「門徒」為主,加入教會的人皆是「得救的人」。這便讓我們想到,教會必須看重是否人人清楚得救,且是否人人忠誠地作主的門徒。
在神的國中,一間擁有100個委身信徒的教會,比起萬人空巷的超巨型教會更有用處。到那日,有很多掛名基督徒來到主前說:「主啊!主啊!」但耶穌說:「我從來不認識你們!」(太7:21-23)
- 人人恆守真理
我們看見耶路撒冷教會門徒清楚得救,且有明顯的得救表現。
「眾人聽見這話,覺得扎心,就對彼得和其餘的使徒說:『弟兄們,我們當怎樣行?』彼得說:『你們各人要悔改,奉耶穌基督的名受洗,叫你們的罪得赦,就必領受所賜的聖靈。』」(徒2:37-38)
他們為罪感到「扎心」,照著彼得的指示向神「悔改」。他們並非尋求娛樂或新鮮感的人,卻為自己的罪,特別是把神所立為主、為基督的耶穌釘在十字架的罪深深懊悔;這懊悔的心促使他們在神面前真誠悔改。而且他們的確結出與悔改的心相稱的果子,因他們「恆心遵守使徒的教訓,彼此交接、擘餅、祈禱」。
「悔改」的意思是「轉離罪惡」並「歸向神」,二者缺一不可。因此真正悔改的人必定遠離信主之前所行的惡事、所拜的偶像和所走的世俗道路,也必定愛慕神,願意遵行神的話。因此悔改的人必有生命改變。昔日他們如羊走迷,偏行己路,如今卻願意親近神、愛神,聽從神的命令與吩咐。縱有行得不完全的,他們仍必以遵行神的話為善、為美,不再沉迷於罪中。
- 全體投入事奉
我們又看見耶路撒冷教會的門徒全體委身,投入事奉。
「禱告完了,聚會的地方震動,他們就都被聖靈充滿,放膽講論神的道。」(徒4:31)
「從這日起,耶路撒冷的教會大遭逼迫,除了使徒以外,門徒都分散在猶太和撒瑪利亞各城…… 那些分散的人往各處去傳道。」(徒8:1、4)
我們看見耶路撒冷教會為福音大發熱心,且不單是使徒、長老、執事等人四出傳揚福音,而是整個教會上下一心,人人熱切傳福音、為主作見證。
今天的超巨型教會最為人詬病的,乃是所有事奉工作集中在教會少數人身上,絕大多數會眾都帶著觀眾或消費者的心態前來聚會,欣賞詩歌,品評講道。
當然教會中不可能人人是傳道人及長執,但人人卻都有其功用。保羅指出即使是身上最微末的肢體,也是「神隨自己的意思,把肢體俱各安排在身上」(林前12:18),神在每一個「主內末肢」身上皆有旨意、計劃。故此身體上最小的關節也需要「百節各按各職,照著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弗4:16),基督的身體才能在愛中增長。
況且耶路撒冷教會的門徒不單在環境順暢時起來傳道,在逼迫的密雲滿佈時更是如此。從司提反殉道起,耶路撒冷教會大遭逼迫,但門徒卻四散出去,到各處把福音傳開。故可以說,初期教會不單是「全民皆兵」,更是「全民皆精兵」!
- 整體靈性興旺
他們的靈性又甚是興旺。在聖經記載中,他們充滿禱告。
「這些人同著幾個婦人和耶穌的母親馬利亞,並耶穌的弟兄,都同心合意的恆切禱告。」(徒1:14)
「眾人就禱告說:『主阿,祢知道萬人的心,求祢從這兩個人中,指明祢所揀選的是誰,叫他得這使徒的位分。這位分猶大已經丟棄,往自己的地方去了。』」(徒1:24)
「於是領受他話的人就受了洗。那一天,門徒約添了三千人,都恆心遵守使徒的教訓,彼此交接、擘餅、祈禱。」(徒2:41-42)
「禱告完了,聚會的地方震動,他們就都被聖靈充滿,放膽講論神的道。」(徒4:31)
「但我們要專心以祈禱、傳道為事。」(徒6:4)
「使徒在耶路撒冷聽見撒瑪利亞人領受了神的道,就打發彼得、約翰往他們那裡去。兩個人到了,就為他們禱告,要叫他們受聖靈。」(徒8:14-15)
〈使徒行傳〉是一卷充滿禱告的書,耶路撒冷教會是一間充滿禱告的教會。他們為選立使徒的事禱告,為神的道越發廣傳禱告,他們的領袖專心以祈禱、傳道為事,彼得和約翰無論到哪裡去,都為該處的門徒禱告,就連五旬節當日聽見主道的人,也立即開始了經常與眾人一同禱告的信仰生活。
五旬節那天,門徒約添了三千人。按〈徒1:24〉所記,他們由「那一天」起,不需要刻意培育、訓練,自然而然便開始了恆久禱告的生活。這絕非今天超巨型教會所能及。
- 聖靈大大彰顯
在初期教會,聖靈的作為大大彰顯。
當時有亞拿尼亞和撒非喇欺哄聖靈的事(徒5章)。他們夫婦喜愛人的美名,又抵受不了壓力,見人人變賣田產、房屋,並把價銀奉獻給主,為了不甘後人,也把田產賣了,把銀子私自留下幾分,卻訛稱把所有價銀獻上。他們在會眾面前受懲罰,當場仆倒、斷氣。這就是聖靈彰顯的特徵了。
由此我們看明聖靈彰顯的真正意義所在。聖靈彰顯,不一定像今天靈恩教會所主張充滿大神蹟、大奇事的狀況。聖靈在初時的耶路撒冷教會大顯榮耀,乃是充滿神蹟,同時充滿威嚴。神蹟奇事不單顯於治病趕鬼,也顯於嚴厲地執行紀律,處治教會中欺哄聖靈的人。
- 敬畏父神的心
雖然如此,初期教會沒有任何人抗拒神的權柄。聖經說:「全教會和聽見這事的人都甚懼怕。」(徒5:11)可見當神顯出權能,全教會都有敬畏神。
信徒要保守自己不犯罪,敬畏神的心是重要一環;教會要保守自己的聖潔,教會領袖亦必須要有敬畏神的心。
論到昔日以色列人目睹耶和華充滿威榮地親臨西乃山,耶和華曾向摩西說:「你為我招聚百姓,我要叫他們聽見我的話,使他們存活在世的日子,可以學習敬畏我,又可以教導兒女這樣行。」(申4:10)這敬畏耶和華的心,確能保守神的百姓遠離罪惡,凡事遵行神的吩咐。
相反,近年國外很多著名超巨型教會的領袖也曾鬧出醜聞。2009年美國水晶宮大教堂因財政處理不當陷入破產危機,結果於2011年被天主教橙縣教區收購;2014年,韓國汝矣島純福音教會創辦人趙鏞基涉貪,被判有期徒刑3年,緩刑5年,他也為此向會眾公開道歉;2022年,澳洲新頌教會(Hillsong Church)創會牧師布萊恩.休斯頓(Brian Houston)也因性醜聞辭職。若今天超巨型教會的領袖有幾分昔日耶路撒冷教會敬畏神的心,便不致如此。
- 堅守聖俗分離
我們沒有看見耶路撒冷教會以迎合未信者的手法傳揚福音,也沒有看見他們把世俗的娛樂玩意帶進教會來。相反我們看見門徒遵從彼得的勸勉。彼得勸他們:「你們當救自己脫離這彎曲的世代。」(徒2:40)
信徒面對世界,總要存遠離的心。世界不是信徒的遊樂場,而是屬靈爭戰的戰場。有人以為信徒可以與世界和睦共處,甚至可以擁抱世界,把世界的經營方式、世俗的玩意和世俗化的詩歌引進教會,他該思想使徒約翰的話:「不要愛世界和世界上的事。人若愛世界,愛父的心就不在他裡面了。」(約壹2:15)
- 神僕權柄突出
再者,我們看見在耶路撒冷教會中,神的僕人地位出眾,明顯有神的同在。他們隨著神的旨意廣行神蹟(徒3:6-7;5:12),講道滿有大能(徒2:37、41;4:13-14、33),眾人也都信服(徒2:41-42;4:4;5:12-16、41-42)。這正好證實〈希伯來書〉所說的話:「神又按自己的旨意,用神蹟、奇事和百般的異能,並聖靈的恩賜,同他們作見證。」(來2:4)
使徒以神蹟奇事顯出神的同在和權能,神又藉著神蹟奇事抬舉使徒,以證明他們是神的僕人,證實他們所傳的恩道。這是耶路撒冷教會的另一明顯特色。
- 在真理中合一
初時的耶路撒冷教會也十分看重合一,但不是與不信的、傳異教的、在福音真理上有偏差的教會合一。他們十分謹慎地處理真理的問題,惟恐使福音真理被混亂了。
故此我們看見〈使徒行傳15章〉中,保羅、巴拿巴與耶路撒冷教會的領袖大大辯論,務要確保外邦人所領受的福音真理真實無誤,並看見神的確以神蹟奇事為印證,證明祂接納外邦人歸信主耶穌基督。
在會議中,彼得重提神昔日藉著他向外邦人傳福音,保羅和巴拿巴也詳細講述神藉著他們在外邦所行的神蹟奇事,耶路撒冷教會的領袖終於信服,認同神把福音真理也傳給外邦人。
- 全心討主喜悅
當時使徒絲毫不畏權勢,傳道之時不看人的情面,他們眼中似乎只看見主,內心只願討主喜悅。
彼得和眾使徒在猶太領袖的威嚇下,對他們說:「聽從你們,不聽從神,這在神面前合理不合理,你們自己酌量吧!我們所看見、所聽見的,不能不說。」(徒4:19-20)又說:「順從神,不順從人,是應當的。」(徒5:29)
說這話的人,深知道自己的話必然得罪人。然而他們為求討主喜悅,表現出神僕人所當有的風骨,甚至被全地的人反對在所不惜,因為他們看主的喜悅比人的認同和讚賞更為重要!
這樣看來,今天世界各地的超巨型教會雖然表面上發展蓬勃,但實際上又怎能與當日的耶路撒冷教會相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