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被世俗文化入侵的其中一個明顯例子,便是受了「不批判主義」的沾染。很多信徒受世人的正向文化影響,又因誤解聖經,以致有人警戒教會免受迷惑之時,會向教會的守望者扣上「論斷」的帽子。他們經常引用耶穌的話,說:「你們不要論斷人,免得你們被論斷。」(太7:1)其實他們大大曲解了耶穌的話,也誤解了聖經對「論斷」的整體經訓。
﹝一﹞不批判主義的現象
- 正能量思維
「不批判主義」,是指有人主張信徒應當時常保持正面,且基於愛心,不應該對別人作出任何批評。這素來不是聖經的教訓,反是現代世俗文化的價值觀。
末世是一個主張共融的時代,主流的普世價值高舉和諧與合一。在這幌子之下,負面的言語沒有地位,被視為欠缺建設性;批評與批判是負能量,指出別人錯謬乃為大罪。這並非聖經的教導,乃源自現代人不愛「消極、負面」、喜愛「積極、正面」的「正能量思維」,是魔鬼深藏於現代世俗文化的毒素。
2. 盲目追求和諧
現代人抗拒批評的話,又因為批評往往令人不和、造成隔膜。因此有人主張,即使面對異端也只該存溫和的態度,我們只要不與他們相合便可,用不著偏激的批評,免得失了和氣。因此若有人在教會中指出天主教為異端,大合一和靈恩運動為魔鬼的迷惑技倆,便被視為偏激,缺乏愛心,沒有建設性,甚至造成教會分裂。因為按著天然肉體的傾向,沒有人喜歡聽見負面的批評。然而人卻甚少明白,這些負面批評或指摘往往最能把教會引向先破碎、後建立的真正復興。
﹝二﹞不批判主義的危險
其實只要我們稍為明白聖經,必能看見按照聖經真理「批判」的重要性。正如耶穌談論末世預兆時,祂回答門徒的第一句話便說:「你們要謹慎,免得有人迷惑你們。」(太24:4)這句話正好教訓我們在這末世中的門徒必須存「謹慎」的心,對世上各種道理存批判思維,好認出何者為「正道、善道」,何者為「異端、迷惑」。
- 錯謬教訓的滲入(加3:1)
教會若缺乏批判思維,等於撤去對別的福音的防範。
保羅責備加拉太教會說:「無知的加拉太人哪,耶穌基督釘十字架,已經活畫在你們眼前,誰又迷惑了你們呢?」(加3:1)
保羅責備加拉太教會「無知」,因為他們沒有認出「別的福音」,竟然不知道有些人在基督的福音裡加添了律法主義的內容(加4:10;5:2-4),結果「把基督的福音更改了」(加1:6-7)。若沒有保羅及時的指摘,福音真理早已蕩然無存。
- 假教師偷著進來(猶4)
教會若缺乏批判思維,傳禍音的假教師便很容易偷著進來,破壞主的教會。
主的弟弟猶大說:「因為有些人偷著進來,就是自古被定受刑罰的,是不虔誠的,將我們神的恩變作放縱情慾的機會,並且不認獨一的主宰我們主耶穌基督。」(猶4)
他們在教會中惡意毀謗,是愛席上的「礁石」,他們作牧人,卻只知餵養自己,對群羊沒有絲毫屬靈的益處(猶12)。
- 敗壞風俗的入侵(林前1:11;3:3)
教會若缺乏批判思維,等於向世俗的洪流大開中門,無法抵禦世界潮流的入侵。
這是我們從哥林多教會看見的。保羅責備他們說:「你們仍是屬肉體的,因為你們中間有嫉妒、紛爭,這豈不是屬乎肉體,照著世人的樣子行嗎?」(林前3:3)
哥林多信徒彼此間有嫉妒、紛爭,為了提高自己的地位,不惜分門結黨,又抬舉自己所擁戴的神僕來高抬自己。他們各人自稱「我是屬保羅的」、「我是屬亞波羅的」、「我是屬磯法的」、「我是屬基督的」(林前1:11)。保羅指責他們是「屬乎肉體」,又「照著世人的樣子行」,因他們把世人彼此相爭的世俗做法帶進教會來,令本為神的殿的教會充滿世俗的爭競。
這種講法讓我們明白到,原來教會欠缺批判思維,影響所及遠超過教義和道理上。很多教會遭破壞,不是因為異端教訓或假教師,而是教會中充滿世人的爭競與嫉妒。魔鬼喜歡藉著世俗方式在教會內興風作浪,使教會失去為主作見證的能力,變得名存實亡;牠最喜歡這種教會了。
- 造成虛假的合一(代下19:2)
教會若缺乏批判思維,更會誤入歧途,帶來不合真理的合一。
我們知道舊約時代,猶大國與以色列國彼此分裂,多年來陷入敵對狀態。兩國分裂及敵對期間,猶大國的君王雖然只屬好壞參半,猶大國卻仍能與以色列國的諸多偶像(諸巴力、亞舍拉等)保持一定距離。然而到分裂後第四任君王約沙法年間,他與以色列王亞哈結親。結果約沙法死後,他兒子約蘭把以色列的偶像大舉引入猶大家(代下21:5-6)。
猶大王約法沙年間,耶和華差遣先知責備他說:「你豈當幫助惡人,愛那恨惡耶和華的人呢?因此耶和華的忿怒臨到你。」(代下19:2)他缺乏屬靈判斷力,竟與恨惡耶和華的以色列王結親,結果招來惡果。
這如同保羅所說:「你們不要自欺;濫交是敗壞善行。」(林前15:33)「濫交」(evil communications)所指的並非男女間放縱情慾的淫亂關係,而是胡亂結交朋友。無論是信徒或教會,若缺乏屬靈判斷力,失去對異端和世俗思潮慎思明辨的心,輕易接納似是而非的道理及世俗的新主意,他為主勞苦所成的「善行」也可在轉瞬間被敗壞!
﹝三﹞「批判」是否等於「論斷」?
- 聖經平衡的教訓
論到聖經勸勉我們「不要論斷」的教訓,以下有兩處經常被誤解的話:
「你們不要論斷人,免得你們被論斷。」(太7:1)
「所以,時候未到,甚麼都不要論斷,只等主來,祂要照出暗中的隱情,顯明人心的意念。那時,各人要從神那裡得著稱讚。」(林前4:5)
有人以上述兩節經文,禁絕任何人所有批評、論斷的話。然而我們該從聖經作全面了解,以免因著斷章取義,曲解了聖經的教訓。
我們當明白,聖經對於「批不批判」原作出全面的教導,當中有巧妙的平衡。一方面,我們必須了解整本聖經有關「論斷批評」的教導,才能較全面明白真理;另一方面,我們又當了解上述兩處經文的上下文,才能掌握其真正用意。
首先,除了上述兩處看似勸人「不要論斷」的經文以外,我們又發現聖經有很多其他經文教導我們該當辨別是非,甚至遠離惡事,這是很平衡的經訓。就如鼓勵我們「時候未到,甚麼都不要論斷」的保羅,也提醒我們要「凡事察驗,善美的要持守,各樣的惡事要禁戒不作。」(帖前5:21-22)他勸勉信徒必須凡事察驗,好分辨何為「善美」、何為「惡事」,這是一種判斷。
與此同時,我們看見有詩篇作者對惡道、假道作出批判,且表現出恨惡的心:
「祢一切的訓詞,在萬事上我都以為正直;我卻恨惡一切假道。」(詩119:128)
「不從惡人的計謀,不站罪人的道路,不坐褻慢人的座位。」(詩1:1)
昔日以色列人每次唱到這些詩歌,便受教成為明辨是非、擇善而行的人。
另外,聖經指出能辨別真道與假道,才是在真道上成熟的表現。〈希伯來書〉說:「惟獨長大成人的,才能吃乾糧;他們的心竅習練得通達,就能分辨好歹了。」(來5:14)
而且主耶穌向以弗所教會的使者說:「你也曾試驗那自稱為使徒卻不是使徒的,看出他們是假的來。」(啟2:2)以弗所教會失去了起初的愛心,但他們看出假使徒的才能,卻仍為主所稱許。
況且,聖經並非單鼓勵主的僕人使女存判別真偽的心。保羅提醒教會中每位信徒說:「至於作先知講道的,只有兩個人或是三個人,其餘的就當慎思明辨。」(林前14:29)這些「其餘的」明顯不是指起來作先知講道的人,而是在場聽道的全體會眾。可見主期望每位信徒裝備自己,按照真理辨別真偽、對錯。因為主的教會必須對異端假道有健全的抵抗力。
- 幾處提及「論斷」的經文
聖經有幾處經常被引用,用作禁止人批評論斷的經文。由於篇幅所限,我們只能略為討論三處:
(i) 〈哥林多前書4:3-5〉
「我被你們論斷,或被別人論斷,我都以為極小的事;連我自己也不斷論自己。我雖不覺得自己有錯,卻也不能因此得以稱義;但判斷我的乃是主。所以,時候未到,甚麼都不要論斷,只等主來,祂要照出暗中的隱情,顯明人心的意念。那時,各人要從神那裡得著稱讚。」(林前4:3-5)
首先,整體而言,保羅這番話不是教導信徒「不要論斷」,他只是講述自己面對別人論斷的態度。
他說:「我被你們論斷,或被別人論斷,我都以為極小的事,連我自己也不論斷自己。」(林前4:3)又說:「但判斷我的乃是主。」(林前4:4)保羅的重點,乃是強調自己不介意別人的論斷,因為惟有主的判斷才是最終判決,是最值得在意的。傳道人若學不到這一點,便難以忠心事奉神,他在事奉中不免多受無謂的壓力,多有愁苦。
這話沒有勸勉人「不要論斷」的含意,卻告訴我們人的判斷有限制的,因為人所能知的十分有限,唯有主能「照出暗中的隱情、顯明人心的意念」。因此,保羅這番話讓我們認識到人的判斷不足介意,只不過是「極小的事」,唯有主的判斷才是可畏。
(ii) 馬太福音7:1-3(參考羅馬書2:1)
「你們不要論斷人,免得你們被論斷。……為甚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樑木呢?」(太7:1、3)
「你這論斷人的,無論你是誰也無可推諉。你在甚麼事上論斷人,就在甚麼事上定自己的罪;因你這論斷人的,自己所行卻和別人一樣。」(羅2:1)
我們不能單取〈馬太福音7:1〉,說耶穌禁止一切的論斷,這是斷章取義,曲解耶穌的話。耶穌的本意並非禁止任何人的一切判斷,就連祂自己也會批判犯罪的人。
耶穌這話的重點乃是指出我們往往「看見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樑木」,喜歡挑剔弟兄的「小錯誤 / 刺」,卻從不留意自己的「大過失 / 樑木」,這是假冒為善。同樣地,保羅在〈羅馬書〉也指有人論斷別人,然而「自己所行的卻和別人一樣」。
(iii) 雅各書2:4
當然聖經曾嚴厲責備一些按外貌待人的人。他們看人的衣冠,請穿華美衣服的人到會堂裡的好位上座,卻藐視窮人。主的弟弟雅各責備他們說:「這豈不是偏心待人,用惡意斷定人嗎?」(雅2:4)他們受責備,因為他們論斷他人,乃源於心裡偏心待人的「惡意」(evil thoughts)。
相反,今天若有人看見某人走迷了路,或看見某教會接納靈恩、接納天主教,加入大合一運動、鼓吹靈修神學或沾染新紀元運動的毒素,若有人起來警戒他們,試圖「從火中搶出來搭救他們」(猶23),或敲響警號以防單純的信徒誤墮圈套,這不是出於「惡意」,卻是出於「愛心」!他們不但沒有因為批評他人而得罪神,更是承擔起末世為教會及真道作守望者的職份。他為神的國「成為堅城、鐵柱、銅牆,與全地……與地上的眾民反對。」(耶1:18)將來神要給他的賞賜是何等的大!
- 主向教會守望者的呼籲
最後,我們要思想耶穌責備推雅推喇教會的一番話:
「然而,有一件事我要責備你,就是你容讓那自稱是先知的婦人耶洗別教導我的僕人,引誘他們行姦淫,吃祭偶像之物。」(啟2:20)
耶穌責備推雅推喇教會的使者,他理應阻止惡婦耶洗別惡行,卻「容讓」了她 — 意即「甚麼也沒有作」。無論因著甚麼緣故,這種「容讓」(或「不作為」)便是這位使者的罪了。
現今已是末世的末了時分,世上似是而非的道理極多,作為教會的守望者有責任為教會分辨真偽,警戒信徒,免得教會誤入迷惑。這不是缺乏愛心的批判,反是存堅忍愛心的表現。
我們看見耶穌指摘法利賽人假冒為善,顯出他們的罪過,最終遭眾人恨惡,被釘在十字架上;我們看見施洗約翰傳悔改的洗,指出人的罪,引導人悔改,最終因責備希律的惡行被殺;我們又看見保羅忠心傳道,不說「諂媚的話」,也沒有藏著「貪心」,表明自己「不是要討人喜歡,乃是要討那察驗我們心的神喜歡」,但他傳道的日子處處遭遇逼迫,被人苦待,直至殉道的日子。可見忠心傳道的人不免要為人所厭棄。神的道比一切兩刃的利劍更快,能夠把人心中的思念和主意辨明(來4:12),然而這便會叫不服從真理的人心中被刺痛,感到不快。然而更重要的問題是,作為末世的守望者,我們是要討人的喜歡,還是討神的喜歡?
我們若只顧討人的喜歡,甚至全世界也歡迎你,你最多不過像敵基督一樣,他在假先知的幫助下得了民心,以致全地的人都希奇地跟隨他(啟13:3)。但我們若忠心成為教會的守望者,警戒信徒提防現今世代的迷惑和危機,這樣行可能得罪全地的人,但你卻像主所差派的兩個末世見證人,他們為全地的人所恨惡,卻深得主的喜悅(啟11:11-12)!
我們務要緊記先知以西結論到守望者的說話。他說:「倘若守望的人見刀劍臨到,不吹角,以致民不受警戒,刀劍來殺了他們中間的一個人,他雖然死在罪孽之中,我(耶和華)卻要向守望的人討他喪命的罪。」(結33:6)
在異端橫行的末世時代,神的教會需要有忠心的守望者,並不是出於肉體的惡意,也不是懷著好批評的壞心腸,而是因為愛主的教會,以堅忍不拔的愛,忍受苦難,作傳道的工夫,流著淚水對教會作出批評及警戒。